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在将袁滂亲自送出永安宫大门后,刘辩借着送行的机会,也在乘舆上向袁滂询问了对王允和朱儁二人的看法。
袁滂沉吟片刻,缓缓道:“王子师其人,外方内圆,素有清名,殿下可诱之以名利。”
刘辩没有说话,脑中回想起方才王允看到有关太平道的情报之时那副义愤填膺的神情以及“下意识”
按剑的动作,初见之时只觉此人忠直,现在听了袁滂所言便顿觉做作。
不过刘辩倒也不至于因为这个原因便对王允产生厌恶,这种行为无非是在向他表忠心,不算什么。
只是想起历史上的王允也的确是格外重视名声,而且踊跃扛起了与宦官斗争的先锋大旗,得到了何进与袁隗的青睐和力保。
而王允此人也绝对是个工于心计之人,对掌权的董卓虚与委蛇骗取信任后抓住机会勾结吕布将其斩杀。
若是光是如此,也许只会给世人留下王允舍身为国的忠义形象,但其掌权后便暴露本性,开始居功自傲、盛气凌人,再也听不进任何忠言,甚至蔡邕都其被监禁而死。
说起来,王允要处死蔡邕的理由也是令人瞠目结舌,最初只是因为蔡邕对董卓这个曾将他从逃犯身份赦免的人心怀感激,故而在董卓死后露出了几分哀悼之色,如此便被王允记恨,将其交付廷尉处置。
原本以蔡邕的罪责绝不至死,但蔡邕在上书认错并希望能够继续修编史书之时,王允却反而大发雷霆要处死他。
不免让人猜测,难不成受董卓敬重和青睐的蔡邕对于当初王允讨好董卓之时所行诸事知晓颇多,王允担心蔡邕将之记录在史书上,这才要处死他?
不过这些事情也都是猜测,刘辩也不至于拿来全盘否定王允这个人。
一如袁滂所言,王允可用,诱之以名利便能成为他的手中刀。
“王子师,敢担当大任否?愿为国而舍清名否?”
刘辩目视王允,看着他眼中的“忠直愤懑”
之色淡笑道。
名利嘛,刘辩绝不吝啬。
为官者,谁不求名利?
而王允此人重利之时还格外在乎清名,此等人反倒是比许多士人要好用的多。
他不会做出有碍清名之事,而这也是刘辩轻松拿捏王允的命脉之处!
至于利,有才者居之!
王允内心激动,多年养望之成果,就要在今日兑现了,激动之下脱口而出:“殿下但有所命,臣无不从之!”
相比于袁滂的“定不辱之”
,王允的话有些过于谄媚了,而他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连忙补充道:“臣愿为大汉粉身碎骨,何惜区区俗名!”
“孤欲将豫州之事托付于卿,然豫州毗邻三河,太平道逆党盘根错节,一旦有失,则京师危矣。”
王允听闻太子所言心中愈发激动,太子莫非欲以他为豫州刺史?
诚如太子所言,豫州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比起冀州还重要,而太子现在却要将豫州托付给他,莫非太子是当真赏识他!
想到这里,王允心潮澎湃。
他太原王氏可不光只有经文传世,他王允少时也是一边习经传一边练骑射的,纵马驰骋射猎可未必比逊色于骑将。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
关于永恒之门神魔混战,万界崩塌,只永恒仙域长存世间。尘世罹苦,妖祟邪乱,诸神明弃众生而不朽。万古后,一尊名为赵云的战神,凝练了天地玄黄,重铸了宇宙洪荒,自碧落凡尘,一路打上了永恒仙域,以神之名,君临万道。自此,他说的话,便是神话。...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
叶峰一踏上官梯就遇到两类险情一是多种危险的感情,二是各种惊险的官斗。叶峰三十六岁就被提拔为县教育局副局长,从报到那天起就被卷入这两种险情的惊涛骇浪中。他是草根出生,却有顽强的意志和搏击风浪的能力,他像一叶小舟在惊险莫测的宦海里沉浮出没,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步步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