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刘辩眉头微蹙,现任太常卿是刘焉,历史上提出了“废史立牧”
的那位,不过目前为止汉室尚未倾颓,他也未有野心。
一时之间刘辩没想明白刘焉这个太常卿能有什么要事,以至于绕过尚书台直接向他禀陈?
“且先让太常卿在偏殿等候,这个时辰恐怕太常卿还未用朝食,让中厨为太常卿也送一份朝食去,孤先去沐浴更衣。”
待刘辩沐浴更衣后,这才见到已经用完朝食的刘焉,刘焉也顾不上太子还没用膳,起身行礼后将一份竹简呈上:“臣请殿下阅览此疏。”
高望接过竹简递给刘辩,一封毫不起眼的竹简中竟书写了令刘辩顿时色变的内容。
中原各郡入夏之时还下了两场雨,但到今日已经有二十余日没有下雨了。
“太史令那边怎么说?”
“灵台这些时日观察风云天象,太史令谓旱魃将至。”
魃,旱神也。
也就是说旱灾将至。
刘辩忍不住叹了口气,天灾难挡啊。
汉末是小冰河期,小冰河期本身对降雨量的直接影响并不明显,但其导致的气候降温会对降雨模式产生影响。
气温的下降会导致蒸发减少,进而影响水循环和降雨分布,所导致的结果便是某些地区原本气候湿润地区降雨量减少出现旱灾,而在原本气候干燥的地区则是降雨增加出现洪灾。
“今年……恐怕不得安生了。”
尽管还没有看到这场旱灾的破坏力,可刘辩几乎已经看到无数百姓家破人亡的惨烈了。
这些时日卢植没有教授刘辩多少古文经,而是教授他许多辅以处理庶务的学识。
比如农桑!
“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这是卢植希望刘辩能时刻铭记于心的一点。
卢植本是不晓农桑之事的,然而他有一位好友名为崔寔。
崔寔是农学大家,有《四民月令》存世,又在《政论》中谈论当世便利之事数十条,指切时要,言辩而确,当世称之。
而他曾听崔寔提起过一点,为何先秦和汉初之时同样是旱灾,却也没有后汉的旱灾这般惊人的破坏力,难道真是一句当权者失德能解释的吗?
崔寔经过多方考证,发现了一个被天下官吏都忽视了的根本原因——那竟农作物本身!
两汉时期农作物品种变迁,冬小麦的种植面积大大增加,在后汉已经彻底取代了粟类作物的主粮地位。
尤其是冬小麦秋播夏收的习性,使得许多干旱地区可以通过种植冬小麦增加收成。
而且冬小麦的收获要远胜粟类作物,石磨的普及和制面技术成为了冬小麦彻底取代粟类作物的最后一根稻草。
然而冬小麦也有一项致命弱点,不耐旱。
尽管比起春小麦而言冬小麦的耐旱性已经大大增强,但相比粟类作物却是差之千里。
而旱灾的来临往往都是在夏季的四月,冬小麦却正好是夏季播种,此时此刻恰是冬小麦的抽穗期,因此旱灾产生了对冬小麦堪称致命的打击,其结果往往不是减产而是绝收!
“明日举行朝议,比二千石以上官员无病不得缺席!”
对于这场即将到来的旱灾,刘辩无力阻止,也来不及做防灾措施,那么剩下的便是提前准好赈灾事宜,以及利用这场旱灾做些文章。
关于永恒之门神魔混战,万界崩塌,只永恒仙域长存世间。尘世罹苦,妖祟邪乱,诸神明弃众生而不朽。万古后,一尊名为赵云的战神,凝练了天地玄黄,重铸了宇宙洪荒,自碧落凡尘,一路打上了永恒仙域,以神之名,君临万道。自此,他说的话,便是神话。...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