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况且军队、贵族、国人都臣服于他,王室也并不都是三监那样的叛逆,如晋侯、程侯等一批姬姓诸侯都站在他这边,上下一心,此战必胜。
三人又商议了一些后续出征的事宜,大朝会上,姬昭向王畿众臣宣布自己将要出征,天子举行了规模庞大的祭天大典。
拱卫王畿最精锐的天子六军直接被姬昭带走了一半,此时一军一万两千人,足足三万多大军,浩浩荡荡的从镐京出发,前往邦周东部。
中军车辇。
姬昭与太公望相对而坐。
“一场闹剧!”
“是闹剧,但叛军人数众多,太宰还是要谨慎。”
“分而化之,聚而歼之,不过是土鸡瓦狗,不堪一击。”
姬昭闭目静思,思索山川河流的走向,思考何处能行军、扎营、设伏、排阵。
很多人策略游戏玩多了,以为打仗是单纯的计谋,实际上谋士的地位远远不如统兵大将。
所谓以正合,统兵大将就是正。
统兵大将的能力是所有谋划实现的根基,而统兵实际上是很枯燥的事情,绝大多数时间就是按部就班行军、扎营、布阵防御。
姬昭自王畿镐京而来,手持天子诏令,命令诸侯各自出兵,作为三军辅助。
诸国君主心里都很清楚,这个时候不助阵,等到姬昭平叛归来,难道还能有他们的好果子吃,死肯定不会,但夺爵除国还不如死!
况且他们本身就对现在的秩序很满意,自然不喜欢三监这种乱局者。
等到姬昭彻底踏上殷商旧地时,与诸侯会盟之时,有兵员六万,加上充当炮灰以及转运粮草的奴隶,军队人数超过了二十万。
“太宰学识真是通天,第一次统兵,二十万军队就能管理的井井有条,胜过许多常年打仗的将军。”
太公望半真半假的称赞着。
先前姬昭能统率三万军队井井有条,太公望并不觉得惊奇,因为三万人并不多,基本上天才将领初出茅庐的时候都能做到。
但二十万军队依旧能井井有条,这甚至让太公望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要知道姬昭是没有统过兵的!
大兵团的指挥需要经验的支撑,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
若是太公知道后世有个叫韩信的神人,一上手就统率大军团,连战连胜,几十万人的大军团会战如臂使指,估计就不觉得姬昭这个有什么稀奇了。
此次天下九十六国,同三监作乱、被三监裹挟者共二十三国,此刻在姬昭麾下的诸侯共二十六国,接到天子诏书的南北两路诸侯还在路上磨磨蹭蹭。
这些被封到南北二方的诸侯,要么是姬姓的远支宗亲,要么是异姓的诸侯,国小力弱,正与夷狄连日大战,忙的不可开交,对于中原大战并不太想参与,也不敢将军队抽调走。
大部分都是数十名甲士带着几百名奴隶加上资军的财货、粮草而来,姬昭也不在意,毕竟他大封诸侯的目的之一就是清剿遍及天下的夷狄。
洛水之战
在多数诸侯看来,管、庸、邶、宋四国联军实力并不弱,三监都曾经追随先王,本就是王族的强支,其中最强的管侯甚至有甲兵近万,在加上庸邶二侯以及殷商遗民,单以甲兵言,实在是不能小觑,当然他们依旧相信平叛大军能够取得胜利,只是可能会艰难一点。
他们分析的很对,但姬昭有挂,气运点十连抽,抽出了两个黄阶道具,其中一个是保底,其中【借东风】就很适合这场即将到来的大会战。
【黄阶·借东风(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可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指定方向借来一股狂风。
】
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天象对古代战争的胜负影响实在是太大。
两军互不相让,准备野战做过一场,二十万人相持于洛水北畔,各自扎营,堪称无边无际,这就是为什么两军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洛水畔来大战一场,因为其他地方甚至都展不开如此多的军队与战车。
所有人都知道大战即将到来,于是更加紧锣密鼓的准备起来,姬昭召集诸侯、兵士,登台祭天,“我王奉上天的命令来牧养万民,我们接受天子的金银粮帛,辅佐天子治理天下。
东贼冒犯王上,妄图逆乱天命,这是一定会受到惩罚的。
我们如果不尽心竭力,上天难道会放弃惩罚我们吗?
到那个时候,结果一定是我们接受不了的。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