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1】
苏景殊:!
!
!
天空一声巨响!
老苏的经典代表作闪亮登场!
《六国论》他知道,上辈子背过,老苏明面上写的是秦灭六国,实际上是借题发挥讽刺大宋再这麽以和为贵息事宁人就会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很好很好,不愧是他们家老苏,喷人的水平一如既往的高。
听了公孙策的解释,苏景殊差不多弄明白了这些天家里发生了什麽。
老苏在他带了一群人从家里抱出捆炸药跑到开封府的那天晚上就动笔写文,原本只是气他胡来,碰巧耶律梦龙派人到开封府送礼,国仇家恨赶到一块儿,文思敏捷下笔成章,如果文章能当武器,辽国这会儿估计已经炸了个七七八八。
当天回去忙着写文章,没来得及去他房间里检查还有没有危险物品,所以才给了他神不知鬼不觉回去消除逻辑BUG的机会。
妙啊!
小小苏竖起大拇指。
苏景殊挨了顿胖揍不敢回家,这几天只敢躲在府衙“苟且偷生”
。
包拯和曾公亮忙碌火器检阅之事,公孙策留守开封府,他的消息向来灵通,苏洵的文章刚刚流传出去,他这里就有了抄录版。
不光有老苏的《六国论》,还有大苏的《六国论》和小苏的《六国论》。
没错,父子三人用同样的题目写了三篇文章。
小小苏挠头,“我又不合群了?”
公孙策回书房把他抄录的文章拿出来,听到这话差点绊着门槛。
这臭小子能不能学学怎麽抓重点,这时候是纠结合不合群的时候吗?
苏景殊摸摸鼻子,恭恭敬敬的接过三篇文章仔细研读。
先是他爹的,引古喻今借题发挥,就差指着官家和朝中大臣的鼻子骂他们是亡国君臣。
文章写的绝妙,看上去是在总结六国灭亡的教训,实际却是提前总结大宋灭亡的经验,人还没死先挖坑,仇恨拉的死死的,现在京城里记恨上他爹的人绝对少不了。
和老爹的锋芒毕露相比,两个哥哥的文章就显得平和多了。
二哥的《六国论》分析的是为什麽六国久存而秦速亡,三哥的《六国论》分析的是为什麽六国抵御秦国六对一依旧免不得灭亡,洋洋洒洒分析透彻,要是科举考试的时候能写这种题目他们的名次肯定还能往前提。
很好很好,三个人里招人恨的只有老苏一个,比他预想中的好太多了。
小小苏後怕的拍拍胸口,说实话,他真的有点担心他爹走在路上会被仇家套麻袋。
公孙策:……
每日一问,苏明允到底怎麽养的儿子?
两个人在院子里晒书晒太阳看文章,悠哉悠哉看到太阳落山,公孙策将摊开的书籍收好搬进书房,正要带苏景殊去府衙外面的街上买东西吃,忽然有人击鼓鸣冤。
包大人不在开封府没办法升堂,不过不是所有的案件都需要升堂,有些邻里纠纷好好调解就能解决。
开封府不是天天都有大案,相反,他们处理最多的就是鸡毛蒜皮的家长里短才。
苏景殊跟着公孙策到用来调解纠纷的房间,击鼓鸣冤的是个略显狼狈的年轻公子,看上去张皇无措六神不宁,不知道是遇上了什麽难处。
来人躬身见礼,“在下秦冰,见过大人。”
“在下并非包大人,公子不必多礼。”
公孙策解释了一句,温声问道,“公子有何冤要告?可有状纸?”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
妻子背叛,对方是县里如日中天的副县长!一个离奇的梦境,让李胜平拥有了扭转局势的手段!即将被发配往全县最穷的乡镇!李胜平奋起反击!当他将对手踩在脚下的时候,这才发现,这一切不过只是冰山一角!斗争才刚刚开始!...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