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朱棣任宗人令,果不其然在朝堂内外掀起一阵阵风浪。
最近,监察御史和各科给事中针对朱棣的参奏多了起来。
有真有假,如雪花一样送到朱元璋和朱标的案头。
朱元璋起先倒是看戏一般,但坏话听多了就难免影响心情,尤其是在某天一名兵科给事中激情澎湃地参了朱棣一把,在早朝上激起不小风浪。
这带兵打仗的,哪有样样按规矩来的。
更何况,朱棣本就不是一个什么都讲规矩的人,他这人,擅长打破规矩还差不多。
这些年为了训练出好兵,尖兵,朱棣花在军营的心血不小,这其中,特战营的各种规格都与一般军队不同,而且实战成果也着实亮眼。
嫉妒眼红朱棣的人可不少,逮着这次机会,还不是一起扑上去。
朱棣的兵少了,散开了,落到好处的人可不少。
朱元璋在早朝大发雷霆,把那慷慨激昂的给事中流放充军了,退朝后,火气半天消不下去,于是提笔就写了一道圣旨,命人快马加鞭送去北平。
什么圣旨,骂人的!
圣旨还没抵达北平,朱棣就感觉自己耳廓有些发热,高坐马背上,忍不住遥望一眼应天府方向。
这种隐隐约约有点说不出来的感觉
这头朱元璋骂了一通,心气儿果然顺畅不少,他是知道朱老四没规矩的事儿干了不少的,毕竟大多事情朱老四都是写信给他说过的。
能怎么办,朱元璋骂完,还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而且,老朱要真不许朱棣干,那就不是骂骂这么简单了。
这些事老朱都知道,可他还是怒不可遏。
怒火当然是被朝堂上那些大义凛然的御史、给事中给点起来的,还越燃越旺。
哪怕是早有预料的朱元璋,听多了也控制不住情绪。
说到底还是朱老四引起的,老朱心气不顺,不骂他骂谁。
反正老子骂儿子,天经地义!
朱元璋气得跳脚,同样最近耳边全是攻击朱棣言论的朱标也心情很差,导致脸色都相当不好看。
一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就觉得,在这么下去,太子就算再信任燕王,心中也难免要生芥蒂的。
朱标心知针对老四的人想看什么,想得到什么,他是连发火的心情都没有,就等着看,他们还有什么花样。
就在这天,朱标早朝结束回到东宫处理政务,一群议事的大臣退下,个别人本来还想说点别的,看朱标脸色不对,忍了忍就退出去了。
有些事也急不得,太子对燕王的信任和看重是有目共睹的。
但信任是可以被慢慢腐蚀的,燕王也总有出错的时候。
但聪明人知道徐徐图之,甚至是以退为进,可还有一些‘聪明人’迫不及待地想抓住机会,生怕朱标顾念亲亲之情,错过压制对方的大好机会。
朱标沉着脸翻看折子,旁边堆着很多参奏朱棣的,与朱元璋案头的少不了几本。
这些朱标看了一半,气笑了,也就放置在一边没管了。
如今身体大不如前,太医也多次叮嘱劳逸结合,朱标工作一个时辰就会停下歇一会儿,喝一杯茶。
也就是休息间隙,朱允炆找了过来。
看朱允炆拿着本书过来,朱标起先还以为他是问课业上遇到的难题,结果三两句说完,朱允炆忽然扫见案头堆积的折子,问这些是不是参朱棣的。
朱标神色一顿,看向朱允炆的眼神深了些,“嗯,怎么了?”
朱允炆深吸一口气,在父亲淡淡的目光中,他鼓起勇气道:“父亲,燕王叔真的值得信任吗?”
这一句话落下,室内空气都为之一静。
朱允炆也是凭着一股意气和冲动过来,刚才和黄子澄先生高谈阔论,朱允炆心中一阵激荡,简直就如找到知音。
他从没跟任何人说过,那就是他有种直觉,燕王朱棣是个野心勃勃之辈。
无端让人畏惧,不喜,防备。
众多王叔里,朱棣给他的威胁最大。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