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54章大明的礼和理
吴兑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皇上,臣的意思是待价而沽。”
看到朱翊钧点了点头,吴兑继续往下说:“现在是奥斯曼和波斯对我们大明有求,我们大明对他们却无所求。
我们可以慢慢等,等他们把底牌亮出来再做定夺。”
魏学曾开口道:“这是我们跟奥斯曼和波斯使节团谈判的策略,这是怎么谈,但是谈判的底线是什么,预期谈出什么结果来,鸿胪寺有预案吗?”
按照内阁分工,左丞王崇古分管吏部、兵部、光禄寺、太仆寺;右丞王国光分管户部、工部、太府寺、都水寺、司农寺;右丞魏学曾分管礼部、刑部、鸿胪寺、太常寺。
吴兑郑重地答道:“魏右丞,戎政府那边通报过西线情报,大明目前已经与莫斯科大公国、布哈拉汗国、阿富汗接壤。
我们的边军与他们的军队,在边境地区生多次冲突,大有一触即的趋势。
莫斯科大公国是奥斯曼国的宿敌,双方在黑海地区争战数十年;布哈拉汗国、阿富汗等国在波斯东边,一直威胁着波斯的呼罗珊地区。
敌人的敌人是朋友。
这个朴实的道理,奥斯曼和波斯人都懂。
现在他们的使节来了,意图非常明显,就是想与我们议和,与我们结盟。
鸿胪寺在接到地方急报后,开了两次紧急闭门会议,初步议定,大明可以与奥斯曼和波斯和谈,但是必须答应我们的条件。
一是全国向大明开放,接受自由贸易;二是承认大明对里海、咸海和河中地区的占领.”
说完后,吴兑转头看着朱翊钧说道:“以上是鸿胪寺初步议定,一切均听从皇上圣裁。”
不错了。
鸿胪寺能拿出这样的谈判对策,说明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外交政策,不再是以天朝上国自居,一切外国均视为蛮夷化外之国。
藩国不进京朝贡者,一律不准接触。
敢坏规矩,执意接触和进京和谈者,视为谋逆,立剿不殆。
一旦打不过,那就改剿为抚,彰显上国“恩德”
。
其实最本质的问题就是惧怕与外界接触,因为守旧的君臣们知道,外界的奇技淫巧会像一块巨大的石头,把他们精心打造的一潭死水,砸得波澜起伏,水花四溅。
这些“聪慧”
的士大夫不是不知道其中的关窍,只是不想改变,以为只要把头埋在沙堆里,扑打过来的浪潮总会退却,却不知道时代已经在变了。
浪潮不会退却,只会越来越大。
于是最后留下一句痛彻入骨的感叹:“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没错,朱翊钧心里吐槽的是满清。
只是他们自诩天朝上国、海外皆蛮夷的迂腐自大的外交思维,其实是继承了明朝朝贡为核心的对待外藩的思维,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朱翊钧数年的“引导教育”
下,大明负责外交事务的鸿胪寺,骨子里还有天朝上国的自傲,但是对于海外各国,不再视为蛮夷,而是视为竞争对手,或者可以拉拢的盟友。
虽然还差强人意,但好歹有了现代外交思想的雏形。
路不是一天就能走成的,需要一步步往前走。
朱翊钧开口道:“鸿胪寺拟定出这个初步谈判方案,朕心甚慰。
早在嘉靖四十二年时,朕在西苑受世宗皇帝教诲,曾经讨论过太祖皇帝定下的朝贡制。
把外交、贸易合为一体,这对,也不对。
外交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两国贸易的基础。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关于永恒之门神魔混战,万界崩塌,只永恒仙域长存世间。尘世罹苦,妖祟邪乱,诸神明弃众生而不朽。万古后,一尊名为赵云的战神,凝练了天地玄黄,重铸了宇宙洪荒,自碧落凡尘,一路打上了永恒仙域,以神之名,君临万道。自此,他说的话,便是神话。...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