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在真实历史上的1928年,联合果品在哥伦比亚种植园的工人罢工要求改善待遇,结果被哥伦比亚军政府以机枪扫射几千人的方式武力镇压。
然而,这种惨绝人寰的事情,也只是香蕉共和国的罪行之一罢了,如果不是马尔克斯这个犟种非要求证,还写到了自己的小说里面并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恐怕这件事最终只会轻飘飘的过去,成为无数历史的尘埃之一。
研究稿很快写完了。
第一个看的人是阿莱。
他惊叫道,“余切,你简直可以做拉丁美洲文学的研究专家了!”
“你写的这个研究,比我所看过的任何一个拉美文学研究,都还要全面……把你有关于《百年孤独》的地方删去了,可以拿去作为喜好拉美文学的读者们,接触拉美文学的通识入门。”
余切的研究稿,宝贵在从拉美的社会基础上思考其文学创作来源,这是后来那一大堆卷出天际的研究员的拿手绝活,连本科生都会。
而八十年代,国内的研究主要是纯文学上的研究——不是大家想不到,而是没有这种条件。
这种研究方法,需要到信息大爆炸年代,对信息的收罗和检索成本已经非常低的时候,才能广泛应用,当然那时候也就不足为奇了。
余切的研究也是有关键缺失的,大家都看到了。
缺失由第二个看到的人马识途指出。
他说:“余切,我完全相信有这种事情。
我什么事情我没见过?但是,一切要讲证据,你这个要真正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只有等书中的事情水落石出的时候,才能还你一个绝对公道!
于是,你的一切才都闭环了,然而这却是很难的。”
当然很难了,不难,怎么会马尔克斯本人都搞懵逼了?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描述了一个“羊皮卷”
,在这个羊皮卷的结尾中,他写下了影响整本书的预言:
“这座镜子之城——或蜃景之城——将在奥雷里亚诺·巴比伦全部译出羊皮卷之时被飓风抹去,从世人记忆中根除,羊皮卷上所载一切自永远至永远不会再重复。”
马尔克斯写《百年孤独》的时候,他是悲观的。
他强调,书中的马孔多小镇以及其中的家族,将会从世人的记忆里彻底消除,包括它的遗迹也被飓风带走。
因为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往往是从记忆的角度或是考古的角度出的,当这两者都无法确认其存在时,即便是曾确实存在的客观之物也会被人们从历史当中抹除,视为不存在之物。
本小说最新章节在6a9书#吧,请您到六九书吧去看!
这是否有1928年那一场“不存在”
的大屠杀影响呢?那一年,马尔克斯刚出生。
而1982年拿到诺贝尔文学奖,那时马尔克斯已经是一个老人了。
一个人的一生,要走多长的路?
马尔克斯一生不断的追寻事情的真相,却不断的只得到欺骗的只言片语,无论是哥伦比亚的官方档案,还是国外的报纸资料。
仿佛罗生门一般的真相,不断愚弄他,他无法看见事情的全貌,于是,他悲观的写下这宿命论一般的预言。
“将从世人记忆中根除……”
余切当然不相信宿命论,他知道事情最终水落石出了。
所以在研究稿的末尾,余切也抛出了自己的一个预言:
“主人公何塞阿尔卡蒂奥有关于‘屠杀三千个工人’的经历,我相信有其真实历史原型,就仅仅因为这一个关键情节,也不应该将这种现实前面,冠之以‘魔幻现实’之名。”
“恰恰相反,事实将会完全的证明,从来没有魔幻现实主义,只有现实主义。”
(本章完)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