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所以元首忍受美国总统一切公开的下流辱骂,追使德国潜艇忍耐过分的挑衅。
但是元首的这个英明战略被扔在珍珠港的炸弹炸得粉碎。
一亿三千万美国人原是争吵不休、变化不定、意见分歧的,可是一夜之间,却变成了渴望战争的愤怒的集体。
罗斯福向国会提出了庞大的作战计划和军费,这在几天以前是完全不能想象的。
八月间,罗斯福向国会提出温和的征兵法案。
经过几个星期的辩论,才以一票的多数通过,现在却在几小时内一致通过了凶狠的宣战决议以及罗斯福计划已久的一切庞大的惊人的作战计划。
这是珍珠港事件的主要结果,因为舰队不久就修复并加以扩充了。
德国本来采取战略攻势,世界帝国也已掌握在手,但在一个星期内,却转入了毫无希望的战略守势,除非我们的敌人犯下同样愚蠢的自杀性错误,我们除了被打垮外别无出路。
并不存在的“轴心”
也许有人会问:“德国怎么会允许发生这样的灾难呢?”
回答是:日本人并没有跟我们商量过。
我们发现珍珠港成为进攻目标的时候也跟美国人一样,就是说,是在鱼雷和炸弹在那儿爆炸的时候。
德国、日本和意大利轴心从来没有作为一个军事实体存在过。
这是被宣传吹胀起来的一只貌似凶恶的橡皮气球。
它的目的是恐吓。
三个国家在战争的整个过程中都是各自为政,关于它们的进攻、入侵和战略上的决定,通常甚至不预先通知它们的伙伴。
正因为如此,希特勒进攻波兰的时候,墨索里尼忽然拒绝参加作战,直到法国快要垮台,他才慌忙参加进去。
意大利独裁者并没有通知希特勒就入侵希腊。
希特勒进攻俄国,在战争即将开始的时候才告诉意大利领袖。
不过他这样做是有充分理由的。
我们的情报部门曾经向我们报告,凡是墨索里
尼知道的事情都通过意大利的皇室直接传到美国人那里去了。
在轴心国武装部队之间,没有举行过一次真正的参谋会议。
在珍珠港事件的前一年,英美两国就举行过多次这样的会议!
它们和布尔什维克密切合作,在整个战争期间一直采取联合作战的战略。
现在他们可以从容地考虑帮助斯大林摧毁我们、把斯拉夫的洪水引到易北河是否明智了。
然而盟国的军事行动都是联合作战的榜样,而“轴心国”
的战略却是无效的。
这里是个自为战,不幸的德国被两个第二流的伙伴束缚住手脚,它们做出卤莽任性的冒险,因而使它遭到毁灭。
山本五十六的作用日本为什么采取这种越出常轨的、注定要失败的途径呢?
它是靠一九四年在旅顺港偷袭俄国海军而突然闯进现代历史的,它大概还在留恋黄种人打败白种人的这个方式。
日本海军参谋部主张采取正常的行动:先把东印度群岛拿下,如果和美国海军遭遇,就跟它在日本附近的海面上决一雌雄。
但是袭击珍珠港的计策是舰队总司令山本五十六海军上将设想出来的,他以辞职相威胁,强迫他的海军和政府接受他的意见。
山本五十六完全反对和美国作战,理由是,企图对抗一个在工业上占七比一优势的敌人是没有希望的。
可是他又坚决主张,如果一定要他作战,他就要一开始把美国舰队打垮。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