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77章钢铁
高浟依依不舍的放下了手里的书。
而后看向了一旁的刘桃子。
“陛下,我觉得这些手稿,可以抄写下来,推广全国。”
“让各地官员们阅读,学习,不求能掌握务农之巧,但至少要对农桑事有所了解,不至于五谷不分”
“而其中许多内容和想法,我觉得都可以逐步的推行。”
“我听闻在先秦之时,秦国最注重农桑,故而有制新农具的匠人,或制新法的农人,则都可以得到爵位贾公在书里也说到农桑之重在于革新,只有不断的革新技巧和工具,才能振兴农桑,这一点是可以推行的。”
高浟缓缓说起了自己的诸多想法,而其中最关键的,还是管治农业。
贾思勰的农业思想概括了很多的内容,但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认为农桑不是农民的事情,需要官府插手管治。
贾思勰提出农桑的三大因素:天时地利人和。
而寻常的自耕农根本没有可能去完成这三大因素,只有官府是有力量来进行的。
其中的天时就是指气候,他认为官府有必要对各地的气候进行调查,按着不同季节,不同地区气候,以及不同作物的习性来确定耕作内容。
而后是地利,他认为官府应当考察土地质量,根据不同地区的真实情况来推广相应的作物,而最后的人和,当然就是鼓励百姓生产,提供相应的工具,控制粮食的价格,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云云。
以官府为核心来形成大耕作体系,官府带头,组织民众,照顾农民.
这就是原先高浟在做的东西。
高浟对农桑事插手极多,而原因就是在这里。
贾思勰的文稿里有很多的农业技术和农业知识,甚至包括了畜牧业方面的内容,但这不只是一本技术领域的书籍,这不是教农民怎么去种地的书,是教官府怎么让农民更好种地的书。
当然,这并非是轻视农民,主要是在如今这个时代,农民没有多少自主权。
不是说农民想种什么就可以种什么的,也不是农民想什么种就可以什么时候种,甚至,能否去种自家地,都不是他们说了算的。
均田令之下,田地不属于农民,农民只有临时的耕作权,所有权在官府手里,因此在耕作和其他方面农民都严格受到官府的管控。
高浟原先就只是靠着跟贾思勰的交谈和他留下的部分文书来摸索,而现在,有了这些完整的东西,他就想要去做更多的事情了。
祖珽认真的听着高浟的话,忽看向了一旁的刘桃子。
“陛下,我觉得可行。”
“我们今年才得以摆脱那些商贾,勉强能做到自食其力,像那伪周,因为粮草不足,民生疲敝,空有数十万大军,却难以出征,难以应对我们的进攻。”
“陈国囤积了数十年的粮草,方才敢出征来夺取两淮。”
“当下我们的军队刚刚操练完成,可若是要出大军,我们的粮食还是不够的,尤其是远征伪周,光是沿路的耗费,就难以估量”
“高令君一心扑在农桑之上,这是对的,有了粮食,我们才能去做别的事情。”
“这本书,当真是汇聚了过往所有的农桑之精华。”
“在官员之中推广这本书,甚至要让乡吏们都掌握这些内容,进一步推广到农夫身上,这些都是可行的,当初前汉之时,官府也曾两次向农民推广过《氾胜之书》,大有成效。”
“除此之外,书里所记载的兴农的政策,也可以进行尝试。”
“陛下,炼铁这方面的事情,就交给我来做吧。”
高浟脸色一凝,看向刘桃子,欲言又止。
祖珽却像是根本没看到。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妻子背叛,对方是县里如日中天的副县长!一个离奇的梦境,让李胜平拥有了扭转局势的手段!即将被发配往全县最穷的乡镇!李胜平奋起反击!当他将对手踩在脚下的时候,这才发现,这一切不过只是冰山一角!斗争才刚刚开始!...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林风因意外负伤从大学退学回村,当欺辱他的地痞从城里带回来一个漂亮女友羞辱他以后,林风竟在村里小河意外得到了古老传承,无相诀。自此以后,且看林风嬉戏花丛,逍遥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