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朝廷还设置由宦官充当的左右枢密使,替皇帝裁决政务。
两枢密使、两中尉号称“四贵”
,掌握军政大权,成为政府实际统治者。
自顺宗以后至唐亡,除唐敬宗外,八个皇帝都是宦官拥立的;宪宗、敬宗均死于宦官之手;一个皇帝(昭宗李晔)曾被宦官囚禁。
[187]跋扈的宦官胁迫皇帝、蔑视宰相、欺凌士人、横行朝野,必然与朝官发生冲突。
由于宦官的机构在北面宫城,朝官的衙门在南面皇城,因此朝官和宦官的斗争被称为“南衙北司之争”
。
在皇帝支持下,朝官曾与宦官有过两次大的斗争,一次是顺宗时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参见“艰难复兴”
目录),还有一次是文宗时的“甘露之变”
。
当时文宗起用李训、郑注,策划了一个剪除宦官的计划。
太和九年(835年)十一月,李训使人谎称金吾厅后石榴树上出现甘露,想在神策军中尉仇士良等率众宦官前往查看时将他们杀尽。
仇士良在途中发觉有异,挟持文宗急入内宫,随即派神策兵捕杀李训、郑注并众宰相,血洗长安。
文宗以后,再无皇帝主动对宦官采取大规模剪陈行动,从此,“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
,直到唐朝灭亡[187]。
而后,宦官团结一致;以宰相为首的南衙唯有借藩镇兵力对抗宦官权力,从而埋下了晚唐藩镇、宦官相冲突的种子。
[45],!
党争不断主词条:牛李党争安史之乱后,君权多弱,相权又不专,导致朝官内部争权夺利、各结朋党,排斥异己。
宪宗在位时已经关注朝官结党倾向,多次与宰相讨论朋党问题。
宪宗以后,出现了影响朝政四十余年的所谓“牛李党争”
。
“牛党”
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领袖,“李党”
以李德裕、郑覃等为领袖。
两党大致各由志趣相投、政见相似的官员相结而成。
虽然在科举置废、藩镇政策方面有不同意见和措施,也可分出优劣,但总体看,党争的主要表现还是以人划线,此进彼退,互相倾轧。
穆宗时,李德裕为浙西观察使,本当入相,却八年不得调动,而牛党引牛僧孺为相,造成李、牛积怨加深。
唐文宗李昂时,牛李两党斗争日趋激烈,在朝议事,争吵不休;进退官员,唯党为是,以致文宗叹道:“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
直至唐宣宗时,两党领袖或贬或死,“牛李党争”
才告结束。
[187]振兴国势唐武宗、宣宗统治时期主词条:会昌中兴、大中之治被誉为“万古良相”
的李德裕[185]开成五年(840年),文宗病重,宦官仇士良、鱼弘志矫诏拥立颍王李炎为皇太弟。
不久后,文宗崩,李炎即位,即唐武宗。
武宗重用李党首领李德裕,贬黜牛僧孺、李宗闵,澄清吏治,发展经济,有志于革除积弊,出现了较好的政治局面。
[187]首先,对于宦官有诸多不满的武宗,吸取文宗失败的教训,改用了疏远、冷淡的手段对付宦官[45]。
会昌二年(842年),仇士良煽动神策军哗变,被武宗与李德裕联手挫败。
仇士良惶恐谢罪,被剥夺了军权,被尊崇为观军容使。
不久后,仇士良主动请辞,被迫致仕[219]。
因此,武宗统治时期,宦官势力遭到遏制。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林风因意外负伤从大学退学回村,当欺辱他的地痞从城里带回来一个漂亮女友羞辱他以后,林风竟在村里小河意外得到了古老传承,无相诀。自此以后,且看林风嬉戏花丛,逍遥都市!...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