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靖康二十年的这个夏天,朱熹第一次到汴京。
在他到来之前,他的文章、书籍,曾在汴京流传已久。
直到他本人抵达,无数人在到城外,去迎接这位少年儒学大师。
于是,这一日汴京除了青莲与蝉鸣,还多许多这个少年意气风发的故事。
傍晚,朱熹抵达汴京的消息传到了正在后苑钓鱼的赵宁耳边。
“朱熹?”
“是的,官家,臣去打听过,听说此人自幼便是神童,以弘扬圣人学说为己任,他今年才十六岁,但数年前,他的书就已经在各地出版,得到许多人的好评。”
“哦,朕记得之前你跟朕提过一次。”
赵宁说道。
见赵官家面色如常,高俅试探性地说道:“但臣观此人学术不正,蛊惑人心,现在到了汴京,满城儒生皆喜极而迎,臣以为,当将此人控制下来。”
“控制下来?”
“是的,以免他在汴京妖言惑众,影响了新学。”
说着,高俅还拿出一本朱熹写的书,叫《天理》。
“官家,您看看,他说什么人要消灭本身的欲望,才能让仁、义、理、智永恒。”
高俅拿着那本书,言之凿凿地说着。
赵宁接过来翻阅了一下。
这本书正史上的朱熹没写过,这个时代的朱熹,估计是受到了诸多新学的影响。
但他依然走进了理学的坑。
“官家,看看这些歪理邪说吧,和您的主张形似而神不同,甚至处处相反!”
赵宁的思想主张正好是,客观地看待人身上存在的弱点,例如欲望、自私、愤怒、懦弱和恐惧等等。
这些是千百万年进化中刻在基因里的,不是你蒙上眼睛不去看它,它就不存在的。
但是,要用普遍性的规则来约束人,用实践性的经验之学,例如儒家的仁善来教育人。
约束和教育之后,也不代表人的弱点会消失。
只有接受人的弱点,才能在做决策的时候趋向于理性客观。
赵宁大笑起来:“大可不必,如今的大宋,难道连一个朱熹都容不下?”
如今的大宋,疆域万里,商旅四通八达,货币远行海外,军队深入荒漠。
各派学术,百家争鸣。
并无哪一派说自己是绝对的正统。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正史上,就连没有改制的南宋,都完全不吃朱熹那一套,南宋的士大夫,对朱熹之言嗤之以鼻。
朱熹的学说,是被朱元璋搬上历史舞台的。
为何朱熹的学说在南宋不受待见?
原因很简单,因为南宋商业发达!
商业发达的社会,和朱熹的那一套学说是天然排斥的。
朱熹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存天理,灭人欲。
在朱熹之前,孔孟儒家是经验的实用之学,而不是具有普遍性的哲学。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
林风因意外负伤从大学退学回村,当欺辱他的地痞从城里带回来一个漂亮女友羞辱他以后,林风竟在村里小河意外得到了古老传承,无相诀。自此以后,且看林风嬉戏花丛,逍遥都市!...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关于永恒之门神魔混战,万界崩塌,只永恒仙域长存世间。尘世罹苦,妖祟邪乱,诸神明弃众生而不朽。万古后,一尊名为赵云的战神,凝练了天地玄黄,重铸了宇宙洪荒,自碧落凡尘,一路打上了永恒仙域,以神之名,君临万道。自此,他说的话,便是神话。...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